岁末临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新华市场,干净有序、明亮宽敞,水果、蔬菜、肉类等摊位鳞次栉比。焕然一新的环境让前来购物的市民连连夸赞。
这座曾经陪伴花都区市民多年的老市场,过去曾被留下“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在经过翻新改造后,不仅加装了电梯,还引入了信息化设施,让市场管理更有效率,也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
2023年,广州市花都区为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破解“超大城市病”难题,积极探索适合花都实际的旧城镇综合有机更新路径,扎实推进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进程中发挥花都的率先示范作用。
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北至秀全大道、南至新街河、东至建设路、西至新民路,占地面积约71.4公顷。片区内有五个社区以及一条村(新华村),现状居住8002户,总人口22859人。
这里曾经是花都老城最繁华的街区。南北贯穿其中的新中路是新华老城区最具烟火气的马路,拥有花都区最老派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太子步行街)、最繁华的菜市场之一(新华市场)、最早的电影院(花都1958影院)等。
然而片区内建筑大多已年代久远,建筑密度高,其中不少楼房成为“危楼”,难以居住。片区内市政设施较为落后老旧且数量不足,供给市民停车、健身、休憩的空间非常稀缺。近年来,这条曾经热闹繁华的街区已显老态,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近年来,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积极谋划成片连片改造老旧小区,由单个小区改造向成片连片纵深推进,由小区物理空间改造向街区社会治理转变。
2023年9月28日,花都区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启动区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
为破解老旧城区难题,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式提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运营”的三联步骤。通过广泛邀请行业专家、社会组织、居民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为城市把脉问诊,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确定了最终改造方案。
根据规划,项目将打造新中路老城记忆轴线,南北向串联,老区旧芯缝合。依托“新中路”轴线及商业大道发展轴线打造提升的契机,推进沿街立面改造,促进片区整体提升;结合本地业态,融合当地文化,建设“新华市场+墟市”双核心。
在对广州北站东侧片区的改造中,花都区通过梳理片区内低质低效或闲置的公房资源,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出资参与改造,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产业空间的升级。
位于花都区新华街新中路的红砖坊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属于政府公房。人工烧制的黏土红砖,清水砖墙的表面肌理,保留了古朴风韵的城市记忆。然而这座老楼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缺乏活力。
本次改造中,花都区利用红砖坊边界空间,用新华在地元素窗格,打造隔而不封的归家院门;利用攀藤植物、网红配置和院落乔木,多层次构建家园绿色生态庭院空间;活化建筑空间,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养老场所,实现自我造血的长效管养新模式。
据了解,广州北站东侧片区引入缤纷“集社”的理念,进行空间流线的设计、立面风貌和景观环境的提升,包括新华市场改造、1958影院有机更新、红砖坊周边环境提升等多个内容。改造后,新华市场和新华墟市的室内空间将往室外和住宅底商延伸,形成“泛集市”的商业空间。因此打造出有活跃氛围的泛市场,拓展户外的经营面积,增加社区的营收,街区内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有活力。
“环境变整洁了,顾客也变多了,生意肯定比过去好很多。”新华市场一名水果商户表示,在经过提质改造后,老街恢复了往日的人气,商户们经营也更有信心。
集群街2号是一座商住两用的五层住宅楼,一层为商铺,为私有房屋;2至5层共24间住宅,其中15间为公房,为区属国企所有,其余9间住宅为私有房屋。该栋建筑老化严重,经鉴定为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下,新华街社区居委开设拆建资金共管账户并开始筹资,鼓励区属国企作为实施主体,按照“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规划思路,通过内部空间的优化设计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居民们长久以来改善住房的期盼,终于有了着落。
为推动集群街2号楼拆建工作顺利进行,花都区出台《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危旧房屋拆除重建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先行先试策略,探索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拆除危旧房屋重建试点工作,形成多业主共同出资拆建解危的经验做法,妥善处置危破房隐患,筑牢安全底线。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对广州北站东侧片区的改造中,花都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居民参与后续管养,以社区治理带动街区有机更新。
据了解,花都区前期已率先在全市开展居民出资共建工作,2022年以来推动12个微改造老旧小区自行建立自管组织或成立业主委员会,筹集后续管养费用80余万元。目前正在实施的北站片区(启动区)7个小区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其中5个小区已成立居民共管账户,已缴存后续管养基金7万元,真正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